以为死者招魂的仪式来舒解哀伤的情绪。
从政治上来讲,只要有一个老百姓有生命的危险,为政者就不顾一切地去救援保护,这就是丧礼的最高境界,就是人类恻隐仁爱的体现,就是人类最为深沉的情感。) 进入专题: 《礼记》 丧礼 。
《礼记》中也说得很明白: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在儒家看来,丧礼不仅是情感的表达和对于逝者的尊重,还具有社会教化和政治治理的意义。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乃能去之。不仅丧礼,其他的礼也是顺于情的。这个最出名的例子就是魏晋时期的阮籍。
节就是礼节礼制,规范人的行为。因此,儒家对于丧礼的重视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具有情和理两个层面。在周朝以前,中国人都信仰上帝,用的也是‘上帝这个词。
如果天只是这Sky(天空)、Space(空间),怎么能赏善罚恶呢?孔子心中的天其实就是上帝,孔子是有宗教行为和宗教情感的孔子如果认为天就是Sky、Space,他怎么会向他祷告呢?孔夫子向天祷告,你们知道,他的学生生病,他说:‘丘祷也久矣。总体来说——我们不是指具体一个个学者——儒家是信天的,而这个‘天字,是上帝这个名词的演变。天不会说话,怎么会是上帝呢?它是蓝蓝的天,好像英文的Sky、space这样的意思。中国古代也是一样,慢慢就不用‘上帝这个名字,而是用‘天来代表,而天最早的意思是有人格的上帝。
这就得怪那位孔夫子最崇拜的人——周公。没有人说你是弱智的,因为真的很奇怪嘛,何老师明明会说话却不说话。
儒家讲的天,就是上帝,基督教说的上帝是有位格有人格懂得人间之事的基督教有类似的说法,就是新约罗马书1章20节中,保罗说‘上帝虽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无可推诿。所以儒家不是我们很多人讲的无神论。他的理由是什么?他说你想想,孔夫子是聪明人,他知道石头不会说话、桌子不会说话,对不对?人人都知道。总体来说儒家不是一个不信宗教的学派,而是信天的最后,何教授总结说:所以我要讲,中国的儒家并不是一个不信宗教的学派,他们非常推崇周公、推崇孔子,而周公是制定宗教制度的人,孔子是有宗教感情的人,之后还有孟子、还有荀子,比如荀子在‘礼论里面确立的‘礼之三本也说‘天地者,生之本也。
天何言哉:讲的是天用他的行为和他做的事情来显现他自己何教授建议大家再看一下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史》里面对这个观点的反驳。在此之前,也就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之前的有据可查的那么多年——中国至少三千多年历史都是有据可查的——前面一千多年没有人敢用‘帝这个名字的,因为‘帝这个词只有一个意思就是上帝。很多老师认为这个‘天是自然之天,不是宗教讲的上帝。进入 何光沪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孔子 儒家 敬天思想 。
何教授举出圣经旧约中以色列人的传统解释说,比如圣经中以色列人对耶和华上帝的态度也是一种恭敬:他们在圣殿里面不敢靠近前面、不敢靠近圣殿的最神圣部位。所以书经里面提到,帝叫商汤去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商纣王,都是上帝的意思,所以周文王、商汤说我不敢不去,因为是上帝的命令,他们真的信上帝。
何以见得呢?商朝时君王和老百姓都有上帝的观念有书经、诗经为证,这两本中国最古老的书都是孔子编的。但是台湾的傅佩荣,也是很有研究的学者。
这集体无意识表现的原型非常古老,甲骨文时代就有了。所以中国人会出现这种情况:佛教传进来,信佛教,道教兴起来,信道教,基督教传进来,信基督教——因为老百姓的宗教情感、宗教感觉、宗教意识没法被完全压制下去。那么老百姓呢?继《书经》所反映的当时的君王对上帝的态度之后,何教授接着讲到当时的老百姓对上帝的态度,老百姓的态度表现在诗经里面。在这一点上,国王和平民是平等的,人人宗教权利平等,连皇帝和国王也要按照基督教的观点在上帝面前说自己是罪人,所以是平等的。如果特别特别漂亮的风景,会说‘天造地设,‘天生美景。不过,对于这个普遍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何光沪教授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
你说石头怎么不说话,大家说你是弱智。苍天、昊天、皇天,苍昊皇,全部都是形容词,形容他的伟大、他的颜色。
就是说他期望学生好,所以他祷告很久。按照宗教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说法是一种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这就是因为以色列人不敢直呼上帝。他就说天有几个意思:主宰之天、自然之天、造生之天、审判之天。
在秦始皇以前,没有人敢说自己是‘帝的,所以秦始皇叫自己始皇帝——最开始的皇帝,他是第一个把自己说成是‘皇帝的人,这个人的确很狂妄。如果他去说,石头何言哉,桌子何言哉,摇头晃脑的,而且还说两遍,你会认为孔夫子很聪明吗?你会以为这是个弱智嘛。当然中国情况比较特殊,由于周礼的制度,还有后来的程朱理学把这个‘天搞的很抽象,变成了天道,老百姓很难明白,所以中国人的宗教观念的确也就慢慢淡漠了。现在我们老百姓说‘敬而远之这个词的话有不喜欢想回避的意思,其实本意上这个词没有这样的意思。
大夫三庙,中间一个,两边各一个,祭更近一点的祖先,也不能祭上帝。虽然不让老百姓祭上帝,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心里面、在下意识里面保存着上帝或天的观念。
碰到夫妻俩特别好时会说‘天作之合、‘天生一对。他向空气祷告吗?他求这个‘空间让他的学生病好吗?说不通的。
有人说中国没有宗教仪式,这是不对的,中国古代不但有宗教仪式而且很严格。孔子敬天,这个没法否定,所有的儒生也敬天何教授说,孔子所说的三句话表明他的不肯定的态度,不语、不谈,也就是敬而远之的态度,表面看上去好像大部分学者所持的普遍观点是对的,但稍微再深入一些看的话,就会发现敬鬼神而远之其实表示的是敬,因为敬所以远一点。
其中,书经里面大量地提到上帝,讲到周文王要讨伐商纣王、商汤要讨伐夏桀,都是以上帝的名义进行的。审判之天,说的是赏善罚恶的天,这几层意思里面,自然之天只是一个。后来用‘天,用这个方位代替这个主体、这个上帝。这是什么意思?天子七庙,中间一庙,两边各三庙,中间的祭上帝、祭始祖。
士只有一个庙,只能祭祀更加近的祖先。看世界宗教,无论是在中国也好、在西方也好,基本上不是一个无神论批判有神论、哲学批判宗教的历史,而是一个宗教观念逐步演变的历史,一个宗教观念从低到高的演变的历史
若犹有人,岂其以千乘之相(子产等)易淫乐之矇?必无人焉故也。其五,官方音乐作品始终具有乐教功能,官方在重要场合、重要时间节点都会演唱、演奏,均非一般的文化娱乐作品,其主要作用亦均非愉情。
其二,汉朝官方效法先代设置乐教机关和官员,故设置乐府,注重本朝本代的乐教实践和理论建设,此后历朝历代也设置相应的乐教官署和官员,亦注重本朝本代的乐教实践。魏文侯询问子夏,为什么自己只喜欢郑声等新乐,而不喜欢先代圣王的古乐。